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新闻 > 环境新闻
 
 
阜阳市颍州区擦亮生态名片 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来源:省生态环境厅 发布时间:2024/3/10 19:44:18 发布人:

近年来,颍州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擦亮生态名片,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大气环境质量优化净化。投入经费9643万元,购置大中型作业保洁车辆,确保城区机扫率不低于80%。严格落实扬尘管控“六个百分百”,严禁露天搅拌、露天切割,对76家在建工地建筑方、施工方进行集中警示约谈,累计排查整治扬尘问题293个,涉扬尘问题处罚金额达54.5万元。加强夏季臭氧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管控,针对VOCs超标的区域,开展不间断督查,共排查整治问题48个,安排专人跟班指导小型汽修店,提升治污效果。加强对露天烧烤、经营性露天烹炒和未安装油烟治理设施以及设施不正常运行的餐饮店管控,排查整治问题43个。加强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管控,累计制止燃放行为90余起,查处违规销售行为10余起。加强尾气管控,共检测非道路移动机器300余辆,检测重型车辆近200辆。制定《颍州区禁燃区经营性燃煤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散煤市场整治行动、散煤运输整治行动、住户燃烧散煤治理行动等,累计排查整治问题78个。2023年度,颍州区PM2.5年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4%,优良天数277天,空气质量在全市排名第一。

     水环境治理有力有效。按照“管厂并重、管网优先”的建设原则,采取市场运作、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目前累计拨付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2.79亿元,因地制宜建设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11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乡镇政府驻地、中心集镇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的目标。按照水岸同治、系统治理、统筹推进的原则,结合水系连通及小水体生态治理工程、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切实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十四五”期间,颍州区累计完成55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十四五”期间上级下达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任务9个均已完成,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帮扶指导,加强对乡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水量,出水水质、水量以及污泥的监管。将14个乡镇街道纳入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考核范围,按月进行排名考核,进行双向补偿。4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考核指标。

     土壤环境监管提质提效。开展固体废物大排查,杜绝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社会监督,建立部门和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多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动执法机制,2023年颍州区未发现有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现象。严格审批新、改、扩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项目,严厉打击非法处置、倾倒等含重金属污染物的环境违法行为,颍州区未发现重金属污染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日常环境监管。根据全区工矿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更新。2023年度,全区11家工业企业列入危废企业管理计划,58家单位申报登记危险废物年度台账,重点为涉废企业、医疗机构、汽车4S店、污水处理厂等,进一步强化涉危涉重企业环境监管。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强化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重点建设用地准入管理。2023年完成12处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状况调查和评审。

     突出环境问题改好改实。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转办颍州区37件信访件均已整改销号。2022年省第三轮生态环保督察转办信访件45件,相比2019年第二轮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181件)下降75.1%,均已完成销号。2022年第三季度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通报问题已完成整改,并对周边区域进行排查,摸排的16家“散乱污”企业已完成整治。2023年第一、二季度省生态警示片披露中清河、西清河污染问题,已完成年度整改任务。制定印发《颍州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以生态环境领域等14个领域为重点,彻底排查、不留死角。已自查发现问题103个,纳入省级清单问题7个;纳入立行立改类清单问题96个,已全部完成整改。对照排查发现问题,深入举一反三,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