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新闻 > 环境新闻
 
 
“环企直通车”行动助推阜阳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省生态环境厅 发布时间:2024/1/15 13:06:03 发布人:

阜阳市生态环境局对标学习沪苏浙重要机制创新工作,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自2021年以来,在全市深入开展“环企直通车”行动,旨在畅通企业反映问题和沟通交流的渠道,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环企直通车”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领导班子带头走访企业2100多家次,收集并办结问题1000余个,精准帮扶企业解决生态环境领域各种问题,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畅通审批通道,保障项目落地建设。将96个重点项目纳入环评审批服务调度清单、食品制造业等28类建设项目纳入环评豁免管理清单,对医药制造业等37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实施告知承诺审批,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推行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改革试点,实行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证核发两项许可事项“一套材料、一口受理、同步审批”,2023年以来,试点地区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43件。建立新增污染物总量申请市级调配制度,对安徽阜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GWNplus超高效单晶太阳能硅片等新能源项目、安徽华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三电一体化项目等一批新兴重点项目的总量需求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调剂。另外,全市生态环境部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2023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领域先后对24起违法违规行为轻微案件依法作出不予处罚决定,免罚金额173.5万元。

     注重精准帮扶,提高企业治污水平。从2021—2023年“环企直通车”行动开展中收集到企业的诉求来看,污染防治技术存在短板是占比较多、较为棘手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治污能力水平不足,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出现污染物排放超标,甚至影响正常生产负荷。针对该类问题,阜阳市生态环境局积极主动出击,组成专家团队上门帮扶指导,全面系统诊断企业治污设施存在的问题后,通过系统分析研判,分门别类提出了个性化解决方法。生态环境部门探索创新绿色环保的制革工艺,帮助安徽银河皮革有限公司完成二期清洁制革技术改造,共减少90%铬鞣剂、60%硫化钠的使用量,每年减少产生289kg总铬、16.5吨铬泥等危废,每年减少排放116.13吨COD、21.92吨BOD,大幅度减少化学原材料使用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协助指导《安徽贝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废气治理设施改造提升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资金1000万元用于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排放浓度由原来的67.65mg/m3下降至15mg/m3以下,年削减VOCs排放量5.0129t吨,年减排废活性炭约36吨,在减轻企业治污经济负担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企业科学、精准治污的积极性。

     强化服务意识,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是促进高质量发展,阜阳市生态环境局立足企业总体发展大局,本着“换位思考”的为民情怀,用心用力在解决制约企业扩大生产的生态环保问题上下足功夫,千方百计为企业如何更好发展用尽心思,促进企业以优质的环境管理能力为企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阜阳市环科所驻点跟班帮扶安徽恒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方案,经提升改造,在大幅度节水节电的同时,企业生产经营再次焕发生机活力,年产值翻了两番。目前,该公司吨产品耗水大幅度下降,由整改前的3700吨下降至约1500吨;风机运行功率由1400kw降低至1048kW,年节省电耗308万kW·h;冷却方式由原来的水冷变成风冷,年节省冷却水2.9万吨,预计年节省费用近千万元。至关重要的是,企业年生产量由200吨左右大幅度提升到近1000吨,完全实现满负荷生产。初步从理论上计算,按当前市场价格,企业年产值从0.84亿元增长到3.6亿元,切切实实地推动企业跨域式发展、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阜阳市生态环境局将注重总结提升“环企直通车”行动的成功经验,针对性地修正相关方面的短板弱项,推动“环企直通车”行动在全市走向深入。一是坚持常态长效、守正创新,做到久久为功,持续巩固深化“环企直通车”行动各项成果,让全市企业看到生态环境部门真心为企服务的诚信、决心和能力;二是注重帮扶本领的提升,引导企业真提问题、提真问题,并提高自身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企业打心眼里信任、认可生态环境部门,推动“环企直通车”行动在全市“企业圈”中蔚然成风;三是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查找企业治污能力方面长期存在的短板,特别是因此而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成立工作专班,由大气、水、土壤、固废、审批等业务部门集中推动处理,切实推动解决企业揪心、政府关心的环保和经济发展问题,实现企业治污能力和经济效益“双提升”,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在阜阳大地的实践转化,实现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区域性生态强市作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