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粉煤加压气化装置,可以把煤磨的比面粉还细。”8月14日,在位于阜阳市的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明林对记者说。这是该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公司坚持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成效明显,2022年实现营收155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8亿元,企业资产总额112亿元。
“退城进园” 大展手脚
“2018年公司启动‘退城进园’后,发展速度实现几何倍的增长。”谈及公司发展的转折点,高明林说。据悉,该公司前身为阜阳县化肥厂,始建于1970年,企业以前位于颍东火车站附近,由于离城区近,安全、环保等面临着压力。按照国家“化工企业必须进园区”的要求,2018年8月,公司启动了昊源本部退城入园项目建设,在颍东化工园区投资约55亿元,建设项目包括年产6000吨二甘醇胺、年产40万吨合成氨、年产30万吨乙二醇等。
2021年,公司启动了三期项目建设,总投资约68亿元,全部按照数字化工厂建设,建设项目包括年产6000吨氮甲基氧化吗啉、年产20万吨聚苯乙烯、年产30万吨双氧水、年产2万吨吗啉等,现均已建成投用。
随后,昊源公司乘势而上,启动了四期项目建设:年产60万吨瓶级聚酯、年产40万吨尼龙66、年产20万吨尼龙6等,总投资119亿元,进一步延伸和优化升级产品链,提升盈利能力,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方向发展。
聚焦“双碳” 降耗增收
“我们的年产30万吨乙二醇装置,是目前国内能耗最低的乙二醇装置。”在厂区内,高明林向记者介绍道。据介绍,该装置每吨产品耗煤2.3吨,而同行业需消耗3吨煤。这是该公司践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一个缩影。
公司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实施“降耗”战略。公司积极与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合作,采用先进的降能耗技术进行生产。至2022年底,昊源化工本部(老厂区)装置已全面停产,正全方位实施产能置换。据悉,至今年底,园区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总能耗与“十三五”末(2020年)总量持平,并实现年产值约160亿元,较2020年的81亿元实现翻番。
公司自2019年开始,连续4年被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授予“年度效能‘领跑者’入围企业”称号。
“产业链长”形成阜阳竞争力
“阜阳企业家可以约见市长、区长和当地公检法领导,这也是阜阳的创新。”谈及当地营商环境,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凡殿才说道。据了解,该公司是阜阳市委书记、颍东区委书记包联单位,有重要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找包联书记。这是阜阳营商环境创新的一个缩影。
另据了解,该公司还是阜阳化工产业链的链长企业。为更好服务全市产业链发展,助力做大做强产业,2021年底,阜阳市成立了十大产业链“链长制”。每个产业链有一个市级领导带领产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等,不定期共同研究企业和产业如何发展、如何招商、降低产业成本、提高质量等,进而形成阜阳的竞争力。“我们化工产业链已聚了7、8次。”凡殿才告诉记者。
正是借了亲清营商环境的东风,让企业心无旁骛地做大做强产业:“下一步,我们规划的项目将向新材料、低碳化方向发展,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向下游延伸产业链,让一块煤变成一块布。”凡殿才说。(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