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泉县按照“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部门协同”的原则,坚持通过压实治水“三本账”,构建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工作的新格局,全县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加大机制建设,算好“底数账”。针对水污染防治由干流治理为主支流治理为辅,逐渐转向“毛细协管”治理为主的变化,对主要河流及时开展分段查污溯源工作,开展临泉县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回头看”,提升全县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相关单位配合,以乡镇为单元,排查梳理3条干流和5条支流、8个重点片区,理清支流至干流的水系,构建全县域水系治理“一张图”,对污水存积、直排等问题建立100多条治污任务清单,由乡镇属地限期清理,使支流污水“清零”,防止污染通过支流浸入干流,达到截污、治污目的。今年以来临泉县出动220余人次,对河道进行常态化巡查,做到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并形成环保警示片1个,曝光涉水问题13个,并及时组织人员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按序时推进。
加大帮扶指导,记清“治理账”。临泉县河道污染源主要来源居民生活污水、养殖废水、散乱污企业偷排废水、秸秆及藻类等,为实现对存在的涉水问题对症下药,临泉县及时按照行业构建“一对一”服务机制,协助解决水治理遇到疑难点问题,实现怎样治、彻底治的目的,确保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瞎指挥、乱点鸳鸯谱,也避免了少走弯路和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基层工作的负担,并常态化对治理的问题开展日常巡查,实现清单化管理,确保有问题早发现、早整改、早反馈。在临泉县白马大沟突出问题整治方案制定中,通过实地走访,现场采集6份水样进行监测分析,提出改进方案,要求对张营集7000多人及商户产生的生活污水收集并纳入城市污水管网,达到了既降低无效成本投入,又避免治理成效的反弹。
减少污染排放,做实“成效账”。按照“谁超标、谁赔付,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临泉以县域内主要河道为依托,以各乡镇出、入境为节点,严格《临泉县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考核,对列入补偿范围的考核断面实施“动态赔付补偿”,并每月对沿线各个乡镇水质进行排名考核,倒逼属地增加保护水环境的主动性和责任感,2018年至今,乡镇(街道)获得生态补偿资金共2302万元,赔付生态补偿资金167万元。同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人工监测与在线监测相结合,每月对临泉县过境3个主要河流断面四项主要污染物实现动态预警,为辖区河道内涉水问题分段精准治理提供支撑,并通过“回头看”行动,及时查漏补缺,巩固和提升整治成效,坚决防止其“死灰复燃”,确保了全面改善和提升临泉县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