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祁门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本地实际,久久为功,推动乡村生态宜居宜业,深入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明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印发《祁门县2023年度农村环境整治四项重点工作任务实施方案》,成立2023年度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2023年全县计划新增完成行政村环境整治任务4个,新增完成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任务6个及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7个,确保到2023年底县域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按照农村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要求,严格落实“住建部门统筹、乡镇属地监管、中环洁运营”的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监督考核制度,确保全方位、无死角、高标准做好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垃圾清运2258.88吨,实现乡镇所在地、美丽乡村、村庄主干道、乡村公共场所等保洁清运全覆盖。三是高效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围绕自然村整治、农村改厕、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清洁行动,全力推动农村环境治理,本年度计划完成30个自然村整治点任务和农村改厕任务1200个;完成2022年度省级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任务5个,全面启动推进2023年度省级中心村项目建设。常态化落实村庄清洁行动,积极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村庄清洁行动春夏季等专项行动。1-3月,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613吨,村内沟塘182口、村内沟渠201公里、村内淤泥177吨、畜禽养殖粪污299吨、乱搭乱建696户、废旧广告牌179个、无功能建筑7600平方米、残垣断壁112处,发动群众投工投劳1000余人次,有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持续推进乡村绿色发展。一是抓好全域绿色防控。召开祁门县2023年化肥减量增效暨种粮大户施肥调查培训会,积极开展“三新示范”油菜示范点检查督导,抓好全域茶园绿色防控,推广茶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测土配方面积16万㎡,安装高标准农田墒情监测仪1台,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严格乡村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积极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改”专项行动,印发《祁门县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啄木鸟行动”实施方案》,梳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清单,截至目前,共发现生态环境问题42个,整改完成问题10个。三是强化乡村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积极开展流域环境治理,依托河长制工作平台,县乡村三级河长巡河1986次,发现处理问题70个,累计组织开展流域沿线清理12次,出动清理人员50余人次,清理水域垃圾约4.66吨;持续压实秸秆禁烧工作责任不松懈,充分发挥禁烧网格作用,依托大气精细化管理平台系统,及时发布火点报警,截至目前共有控烧微型站点6个,报警处置率100%,确保实现卫星遥感“零火点”目标任务;组织开展乡镇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年度申报登记工作,强化医疗废物(含涉疫废物)集中收集、统一处置,医疗危险废物处置率100%。四是注重生态文化宣传。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乡村生态振兴的理念、政策、路径和成果,今年以来,结合“法润乡村社区”“新春开学第一课”“雷锋日”等主题,先后深入学校、社区、乡村等地开展各类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4次,进一步增强群众生态环境守法意识,引导全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努力营造全民支持、全民参与乡村生态振兴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