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仅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需要。近年来,宣城市多策并施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取得了显著效果,有力守护了绿水,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宣城市75个乡镇,涉及724个行政村,总人口162.5万人,建有310个集中式污水设施,预计2023-2025年底,全市农村污水治理率分别达到29.14%、36.19%、43.09%,到2025年底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规划引领。高质量编制了《宣城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7个县市区所辖的《县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从县级规划层面明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高效推进。
资金保障。截止目前,已指导各地谋划申请中央资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7个,总预算41799.3万元,申请中央资金30085.2万元,其中完成生态环境部审查入库项目2个(广德和郎溪各1个),总预算8594.5万元,申请中央资金5137.5万元;同时该市也积极探索实践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扎实做好项目设计,推动治理项目与相关经营性产业开发项目一体化融合实施,发挥政府组织协调优势和开发性金融融资融智优势,争取开发性金融对农村污水治理中长期信贷支持。
因地实施。根据村庄位置的重要性、村民的积极性、工程实施的难易程度,结合各地实际推行太阳能微动力、氧化塘等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和农户三格式人工湿地等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广泛发动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规范运维。全市7个县市区均出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或制度,并制定针对第三方运行维护管理办法,部分县甚至出台奖补办法。创新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新模式,精心谋划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部由第三方运维单位管理、行政村内生活污水设施也全部由第三方或村集体运维,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由村委会与专人签订了定期维护合同,切实保障设施有人管理、有人维护、规范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