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安市金安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有力举措,以实际成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全力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聚焦责任落实,凝聚强大合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聚焦“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坚持以上率下,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一线督导调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建立区级领导联系乡村制度,每位区领导定点联系1个乡镇、2个出列村和2户监测户。在设立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专项工作组基础上,设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工作组,结合乡村振兴责任组,实行“月初报计划、每周抓调度、月底做点评”,强化工作推动、调度、督导;向68个出列村、2个示范村、1个重点推进村派驻工作队71支,选派区级驻村干部156名,较第七批增加40名。严格落实“双包”责任,省市区116家帮扶单位、6655名帮扶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主动作为,倾情帮扶。
聚焦政策落实,注重有效衔接。衔接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及时跟进中央及省市相关政策,结合全区实际进行优化调整,累计出台衔接文件44个。围绕省“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市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138+N”工程、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我区聚焦金安脆桃、稻虾共养、湾区蔬菜、皖西白鹅四大主导产业,强化部门协作联动,全产业链谋划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全年财政衔接资金批复到乡到村产业1.1亿元,同比增加1229万元;申报特色种养殖产业奖补户数9663户,落实扶持资金2108.1万元。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外出务工就业,加强跟踪监测,落实交通补助,2022年全区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务工就业规模达39288人,31家就业帮扶车间、83家农业龙头企业累计带动1065名脱贫人口就近就业,2047名脱贫人口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就地就业。
聚焦工作落实,强化提质增效。2022年先后开展两轮防返贫监测排查,第一轮排查共排查农户18万户,发现问题2152条,有效制定整改措施2772条,同时,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区级组织人员力量实地指导,会商研判,落实整改;第二轮排查突出重点地区,聚焦重点群体,关注重点问题,共确定了重点乡镇4个、重点村19个、重点户7493户,入户排查发现具体问题1208条。同时,在省市帮扶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历时近两年时间组织编纂的《淠河之滨的“金”美画卷——六安市金安区脱贫攻坚实录》一书,于2022年9月中旬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系统介绍了金安区脱贫攻坚主要做法、特色亮点和重要成效,特别是总结提炼出来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对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聚焦成果巩固,落实落细帮扶。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选配群众基础好、工作责任心强、熟悉农户情况的村民小组长、致富带头人、村民代表等担任网格员,在全区共划分村组网格6000个、配备网格员6000名,建立闭环监测机制,开展常态化滚动排查,实现农户全覆盖,一方面鼓励群众通过省“防返贫监测APP”,实现线上自主申报,另一方面加强部门数据对接共享,建立乡村两级人工研判和区级信息预警比对判定双模式,及时掌握返贫致贫风险信息,提升工作效率。2022年累计开展信息比对12批次,反馈预警信息2.8万条,并及时交办乡镇进行入户核实,共识别监测户48户181人。对所有脱贫户和监测户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按照分层分类管理、到户到人帮扶的原则,对新纳入的监测户,优先安排区领导及区乡两级部门班子成员联系帮扶,有效制定帮扶举措489条,户均10.2条。(马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