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人物 > 环保人物
 
 
只为芳香扑鼻来 ——记安徽刘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培志
来源:政协宣城市宣州区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2/9/29 23:28:54 发布人:

在“江南诗山”敬亭山北麓的安徽宣城高新技术开发区,有一家专门生产餐饮零食的企业,它就是宣城著名的安徽刘郎食品有限公司,当地人习惯地称之为“刘郎食品”。在大家心里,“刘郎”可是餐饮零食行业的“大品牌”。虽然它的主要市场不在宣城,但“刘郎食品”在宣城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是让宣城人引以为傲的地方名片,而公司董事长刘培志更是典型的宣城人。他勤劳踏实、敢想敢做,在宣城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从熟食小店到“龙头”企业,从单一产品到多个产品系列,从农业企业到技术中心……刘培志与他的“刘郎食品”,完成了一次次的蜕变和超越。这是一个企业家的冒险之旅,也是一个优质品牌的成长之路。

  艰苦创业谋发展

  在刘郎食品企业资料的封面,一个烫金“1996”引人注目,这是“刘郎”品牌的起点。就是在这一年,刘培志成功注册了刘郎食品的品牌商标。而为了这一天,他准备了太长时间。

  1992年,刘培志离开家乡宣州杨柳镇柿木村,怀揣着创业的梦想,去浙江杭州打工。因为知道自己在味觉方面敏感于常人,对研究食材也十分感兴趣,于是,刘培志将目光锁定在了餐饮休闲食品行业。经过认真考察市场后,刘培志用心琢磨肉类食品在口味上的创新,和妻子经营起了一家小小熟食店,专卖鸭舌、酱鸭等熟食鸭制品。经营小小的熟食店,对于刘培志来说,是他考察市场的最好方式。“每天来来往往的客人那么多,他们喜欢吃什么,过段时间他们又吃厌了什么,你一问就知道了……”。就这样,留一副心眼的刘培志,凭着一股闯劲和韧劲,一步一步铺开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有了足够的市场“知识储备”后,1996年,刘培志创建了杭州刘郎肉业有限公司。十几个人、一栋宿舍楼、一栋办公楼,厂房和冷库规模与现在更是不能比。每每回忆创业之初,刘培志都十分感慨:“当时经济状况不好,创业起步难,压力也特别大。”虽然条件艰苦,但刘培志没有沮丧,而是把目光放在更长远的未来。“将企业发扬光大的关键,就是品牌意识,以后人们可能不会记得你出过哪些产品,但他们会认品牌。”怀着这样的想法,刘培志申请注册了“刘郎”商标。

  随着“刘郎”品牌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影响力越来越大,公司不仅在浙江站稳了脚跟,产品市场也渐渐打开。到2008年,刘郎肉业已经成为杭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就在刘郎食品上升的关键期,公司却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分叉口。当时,宣城市委市政府和宣州区积极开展外出招商活动,找到了刘培志,希望刘郎食品将发展的重心转到家乡。而在当时,整个宣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念还没有现在这么开放、成熟,发展环境也与浙江相差很多。不论是亲友,还是公司员工,都对刘培志回宣城投资创业提出反对意见。虽然遭遇来自各方的阻力,刘培志还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做出回乡二次创业的决定。“一是因为我是宣城人,当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你出一把力的时候,应该义不容辞。同时,我也很看好我们宣州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景……”2009年,安徽刘郎食品有限公司落户宣州经济开发区,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宣城高新技术开发区。

  因为没有自有用地,公司只得在开发区内的一个劳动创业园租用了5200多平方米的厂房。虽然条件艰苦,但新的起点酝酿着新的希望。第二年,刘郎食品就被评为宣州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而后又摘得宣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字招牌”。蛟龙归海,如今的公司,发展到现在占地110亩,拥有生产厂房近30000平方、万吨冷库一座。获得的荣誉也越来越多:安徽省农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国家农业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安徽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安徽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中国烹饪协会会员单位”、“中国清真委员会委员单位”,2021年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省级示范单位……

  现为宣州区政协常委的刘郎食品董事长刘培志,先后被授予“宣城市十大经济人物”、“宣城市创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助力乡村振兴,践行社会责任,公司在努力解决当地人员就业的前提下,成立农业养殖产业联合体,带动更多当地农民致富,先后通过捐资助学、帮扶贫困村、为家乡损资修路、损赠抗灾物资等多种方式帮助家乡共同发展。

  刘郎食品在宣城快速崛起的近十年,也是宣州区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的近十年。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正是刘郎食品正确路径选择的最好印证。“刘总身上有一股闯劲,眼光也很独到。”老黄是公司成立之初就帮着刘培志送货的老员工,亲历公司一步步的发展,对“老板”刘培志,他再熟悉不过了,“不管是当初在杭州开厂,还是回宣城重新创业,都证明了他前瞻性的眼光和敢尝试的勇气。”

  用心做好一件事

  随着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很多人向刘培志提议,将闲置资金利用起来,发展“来钱更快”的副业。对此,刘培志有自己的坚持:“就算有再多闲置的资源,我也不会涉及其他行业。”对他来说,在熟食行业做到全国数一数二,才是刘郎食品始终坚持不变的目标。对此,公司副总经理李怀仁评价道:“这也是刘总作为一个企业家的胸怀和坚守。”

  “全心全意将一件事做到极致”。这是刘培志心底最坚定的声音,也是他经常对员工说的话。他所说的“一件事”,就是在产品口味方面永无止境的追求。“食品行业要发展,最重要的是味道。”刘培志说,“特别是我们这种餐饮零食产品,主要靠质量稳定,口味独特,回头客才是最重要的。”回顾公司这么多年的发展,在产品体系及口味上求新、求好,正是刘郎食品获得成功的关键。李怀仁感慨道:“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企业最强的生命力和最大的优势,是刘总个人在产品研发上的努力和公司一系列鼓励创新的举措。”

  在公司员工眼里,刘培志不仅仅是企业老总,更是一位美食专家。“只要看到食材,他就忍不住要去研究。”但平时在公司,员工们很少能见到刘培志的身影,更多时间里,他要奔走在各地市场考察,一部分时间则跟在美食专家后面钻研、学习。“刘总将产品研发作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没事的时候就爱琢磨配方的创新。”一位公司员工如此评价刘培志。作为企业的“领头人”,刘培志那股认真钻研的劲儿影响着公司的每一个人。

  刘培志不仅把质量管理贯彻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更主要的是把质量观念灌输到企业每一个员工的思想中。从管理者到管理对象,从有形物品到无形的观念,从饲料、饲养、屠宰、肉品加工和销售的全过程,形成了一种立体化的质量监管系统,确保肉类产品的安全。“刘郎”商标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刘郎酱鸭”被评为“安徽省名牌产品”。扎实的工作,换来了市场的高度认可,无怪乎“刘郎”牌系列肉类产品的畅销,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南征北伐扩版图

  2009年落地宣城后,刘培志一改以往仅重视本地市场的观念,从2010年起开始实施市场分块战略。之前艰难攻下的杭州市场不能丢。生产地在宣城,刘郎食品又成功开辟了安徽这个新的市场,与此同时,慢慢将产品营销的触角延伸至江苏、上海等周边城市。特别是从2014年开始,刘郎食品在全国市场的大范围扩张。而在甘肃、西安、北京等较远的区域,则通过批发商的代理,慢慢实现市场渗透。目前,刘郎食品巳销售到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在杭州、武汉、南昌、开设了多家分支配送机构。

  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刘培志与他的团队积极开拓网络营销的平台。从2011年年底,刘郎食品就做出开展电子商务的决策,并不断加大电商平台投入,在天猫网(淘宝网)上设立了“刘郞食品”天猫旗舰店和“味嗨天下”天猫旗舰店。从2015年开始,网络营销开始持续发力,现在正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开发公司自月终端APP,将公司新开发的部分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

  刘培志以市场形势为风向标,与他的团队在产品营销方式和市场定位方面也不断调整。从最开始的酒店市场,到后来的遍地开花,针对性营销成为刘郎食品在行业市场开疆辟土的法宝。上到大型酒店,下到乡镇厨师,刘郎食品让货品和服务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到达消费终端。

  经过了艰苦创业的历程,刘培志深知资源的珍贵,更渴望把企业“蛋糕”做得更大。他坚持以“传承中华美食,让消费者更便捷的享受健康、美味佳肴!”为公司使命, “成为中国餐桌最值得信赖的食品企业!”为公司愿景, 以“诚信、务实、协作、创新 ”的价值观,指导企业及员工持续发展。公司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技术创新带动企业转型升级,企业不断强化依靠持续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的意识和主动性;建立高效的研发投入和产出模式,保持创新活力。

  谈及公司的整体发展思路,如今拥有“宣城市2010年十大经济人物”、“宣城市创业带头人”、宣州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志满怀信心,他提出了自己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真情回报家乡,带动农民种养业的发展,完善农产品深加工和制造的产业链;“两个基本点”:一是以科技为支撑点,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做强做大市场,努力打造一张香喷喷的、全国叫得响的“宣城造”食品名片……(撰稿人:凹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