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省践行“两山”理念 建设美丽安徽
安徽以“三山三江二湖”闻名天下。过去一年,我省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江淮大地蔚然铺展,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改善,美丽安徽建设迈出新步伐。安徽台记者李娜、吴晶晶报道:
在通威太阳能合肥基地的生产车间里,单线平均每天能产出14万片的太阳能电池片,以合肥地区为例,安装1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片,每年可以产生约180万度的清洁电力,等效二氧化碳减排达到1100吨。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电池能效的提升得益于通威集团抢抓清洁能源替代行动带来的机遇,早在合肥基地建设之初,企业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营业收入用于新产品开发。通威太阳能合肥基地电池四厂五厂厂长顾峰【出录音】:到2023年,我们整个通威的电池产能将达到80-100GW,提供更多的清洁能源,推动“双碳”目标的达成。
去年以来,我省“双碳”工作亮点频现,在全国率先推出“碳指数”服务,浦发银行合肥分行与苏州分行联合落地全国首笔碳中和挂钩贷款,“气化长江”迈出实质性步伐……2021年起,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在“双招双引”战场上打出系列组合动作,不断培育壮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罗宏【出录音】: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产值达到8500亿元,10亿元以上的企业要过100家,50亿元以上的企业要过5家,百亿元以上的企业要大于或等于1家以上,在全国保持第一方阵。 江河湖泊,是大自然的馈赠,是流域人民的福祉所系。作为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省份,我省以大格局认识大战略,以大修复促进大保护,突出抓好治污、治岸、治渔三件大事。去年,长江流域安徽段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2.7%,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在铜陵市郊区,距离长江干流约1公里的荷花塘,曾一度是黑臭水体。当地去年成立专班对荷花塘开展深度整治,并栽植39000多平米水生植物进行水生态修复,整改后荷花塘的水质得到明显提升,昔日环境“痛点”变身景点。铜陵市郊区居民佘世龙【出录音】:没整治以前这里环境很脏很乱很差,堆了许多垃圾。现在搞得跟公园一样,休闲的好去处。 水要变清,山要披绿。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三大主战场。为持续提升群众的蓝天幸福感和获得感,我省去年持续开展攻坚行动,并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治理,进一步减少重污染天气、降低PM2.5浓度,为“十四五”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开好局、起好步。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副处长赵志泉:【出录音】以中央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为重要抓手,采取重点行业错峰生产、工业炉窑综合整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强化扬尘管控等措施,督促夏季VOCs问题整改,着力消除重污染天气。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1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34.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4.6%,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3.5%,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重点流域生物多样性加快恢复,长江再现野生江豚群嬉的自然景观。江淮大地上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