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面对十五里河限批、南淝河全省唯一劣Ⅴ类水体等严峻形势,合肥市下定决心、背水一战,创新治理模式,坚持倒排工期,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成功解除十五里河区域限批,南淝河国考断面水质连续4个月达标。
创新治理模式。建立入河排污口“排长制”,全市共设立由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的“排长”102名,解决治水“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全省率先实施河湖“警长制”,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主要负责人担任各级河湖警长,无缝对接各级河长,为治水工作全力护航。
紧抓治理时效。只用3个月,南淝河流域建成17个一体化污水应急处理设施,总处理规模达7.6万吨/日;不到1年时间,克服深基坑、高支模等种种困难,建成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仅用1个月,完成瑶海区龚大塘涉水城中村1296户搬迁。不断刷新的合肥速度,夯实了碧水保卫战的基础。
提高治理科技。全市建成6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构建起覆盖全市所有断面的自动监测网络和水环境大数据平台,全面提升实时预警监测和分析溯源能力,为水质改善提供决策依据。
攻坚治理难点。从市生态环境局、城乡建设局、水务局等部门抽调业务精干人员,开展为期20天的南淝河流域水环境问题整治专项行动,对农贸市场、商业综合体、洗车店、小区雨污分流整治等情况进行检查,要求属地政府限期整改,定期组织“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到位。